环境与风水养生的重要性
健康是长寿的先决条件,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他所生活的环境。
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社会环境和每个人居住的小环境。在环境中,有许多因素每时每刻地作用于人的机体。这些因素,可概括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不仅错综复杂,且处于经常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人们的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环境因素自古以来就非常受到人们重视,如《黄帝内经》里就有明确的记载:“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歧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非常清楚地指出了:若是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寿。可见,居住地方的水土、气候环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研究认为,海拔1500~2000米之间的山区,阴离子密集,确实是长寿的地理环境。根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百岁以上老人有3700多人。这些长寿者大都生活在森林多的山庄和少数民族地区。
众所周知,人的死亡主要是由疾病所引起,可是从现在来看,仅仅从治病的途径来延长人类的寿命,潜力是十分有限的。因为近百年来,人类的死亡原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已从以往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原因,改变为以衰老性疾病为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现时代,死亡多是因为细胞和组织衰老为直接因素而引起的。就拿人们常见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及心脏病来说,尽管其发病的直接原因各有不同,但都与细胞和组织的衰老和损伤密切相关。引起这些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恶劣的环境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早在100多年前,英国医生就发现,在英国,生活在粘土、砖土和河谷冲积土分布区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很高。而生活在古老、坚硬的岩层区和排水良好的地区的居民,癌症发病率则很低。美国学者也发现,美国的癌症高发区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周围以及西部沿岸地区。
在我国,癌症的分布在大的范围里,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就是在小的范围里,各种癌症也都有自己特有的地理分布。如肝癌的高发区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地;食道癌高发区主要在北方,其中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食道癌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发病率由中央区向周围逐渐降低。
不但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社会环境同样和人们的身体状况紧密关联。如《黄帝内经》里就指出:“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始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非常明确地阐明了诊治疾病要注意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相传,帝尧时代人们就凿井汲水而饮。春秋战国时期居民中还制订了清洁饮水公约,不遵守者以法律处理。我国考古挖掘的古城遗址遗物证实,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地下已有用陶土管修建的下水道,不仅注意到饮水卫生,而且还注意到保护环境卫生。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也写过《论空气,水和土壤》等卫生论着。
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阐明与环境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些基本方法,指导人们选择和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使其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协调一致,从而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保护人体健康。
所谓养生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壤、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的外部条件。在中国传统哲学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工作和居住的正常进行,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有利于民族的繁衍兴旺。反之,如果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还会产生远期潜在危害,威胁子孙后代。流行病学研究证明,人类的疾病70%~90%与环境有关。人类若想健康长寿,就必须建立和保持同外在环境的和谐关系。
自然环境与风水养生健康
古代中国人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万物都孕育着生命,都具有适合其存在的最佳环境和条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则有创造益于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理想环境的能力。中国古老的风水术,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就是探讨如何寻找并提供这种环境的理论和艺术。风水,又称堪舆,“风”与“堪”指天道,是人周围的天文条件;“水”与“舆”指地道,是人周围的地理环境。风水,实际上是中国人的天地观或自然观,它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去“改造”破坏环境。在一定意义上,风水术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设计理论。
中医学认为,自然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寿命的长短。因此要求人们除了尽可能主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迁外,还要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环境,从而创造适宜的环境,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在《黄帝内经》中曾指出居住在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居住在空气污浊、气候炎热的低洼地区的人多短命。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中也提到,只要住到背山邻水、气候清爽、土地肥沃、泉水清冽的地方,就能保证住户安宁。而且孙思邈也身体力行,据史料记载,他在老年时,就选择了山清水秀的环境,造屋植木,种花修池,至百余岁方乃驾鹤西去。自古僧侣皇族的庙宇行宫,多建在高山、海岛、多树林的风景优美地区,说明我国人民对于理想的养生环境的选择,是有独到认识的。
那么,人类适宜的自然环境,应具备哪些条件呢?综合古今研究情况,大体上应具备以下几点,即洁净而充足的水源、新鲜的空气、充沛的阳光、良好的植被以及幽静秀丽的景观等。这个适宜的自然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类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适应人类特殊的心理要求,甚至要与不同的民族、风俗相协调。
另外,由于现今不良的自然环境因素太多,已经威胁到人的生活。水源、空气、土壤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健康地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就要慎重选择适宜自己的自然环境,还要采取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自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居住环境与风水养生健康
人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环境中度过的。因此,如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择住宅和营造房屋,创造一个科学合理、舒适宁静的居住环境,对保障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选择住宅环境,认为适宜的住宅环境不仅能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还能有效利用自然界中对人体有益的各种因素,使体魄强健,精神愉快。历代学者在这方面做过不少独到的研究工作,如《太平御览》专列“居处”一章,《遵生八笺》也有“居室安处”条目,专门论述这个问题。综合古今有关环境科学的论述,理想的住宅环境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考虑:
(1)住宅选址。一般而言,要选择依山傍水的地势建筑住宅。依山建房,冬季山体及山上的树木作为天然屏障,可遮挡猛烈的风沙,减缓寒冷的气流;夏季山上茂密的树林,可减少阳光的强烈辐射,调节炎热的气候,且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使人感到融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更增添生活情趣。傍水而居,使日常生活用水方便,尤其清澈甘冽、终年不断的山泉,可潮润空气,且很少污染。
(2)因地制宜设计。我国地域广阔,全国分为不同建筑气候区。在居室建筑上,要考虑到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活习惯和物质条件,因地制宜设计出不同风格的房屋结构。如我国北方雨水较少,故屋顶设计坡度小,而南方雨水多,屋顶设计坡度就大;再如墙壁厚度,东北一带流行夹层暖墙,建筑用砖也比普通规格厚,这就是为了适应当地漫长的冬季取暖需要。还有陕北的窑洞、草原上的毡房、西南边陲的竹楼,这些传统建筑都体现着各地鲜明的气候和地域特色。
(3)住宅朝向。建房座向的选择是根据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建房的最佳座向是坐北朝南。因为这样有利于室温调节。在我国的冬季尤其是北方,经常西北风劲吹,寒流袭人,如房门朝北,冷风可直入室内;在夏季,东南风吹拂,如房门朝北,凉风就不能直接进入室内,室内空气不流通,闷热憋气。
坐北朝南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室内采光。我国地处北半球,太阳位置多半偏南。夏季温度偏高,太阳光线与南墙的夹角小,墙面和窗户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反而减少,尤其中午前后,太阳的位置最高,阳光几乎直射地面,强烈的阳光照不到室内,避免了室温过高,使得房间内可略微阴凉一些。反之,冬季太阳偏低,阳光从外面直射进来,如房门、窗户朝南,阳光可以直接照入室内,且光照时间较长。因此,条件允许时,最好选择南向建房。
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学点风水 > 环境与养生,风水养生
热门信息
阅读 (2108)
1 八十大寿应当哪一天过适合:有什么忌讳阅读 (456)
2 乾山巽向择日阅读 (286)
3 后天八卦图阅读 (270)
4 桌面风水旗帜:办公桌上的红旗和党旗一起怎么摆放?阅读 (231)
5 在院子里挂上红旗是风水好吗:国旗能镇宅避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