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风水

客家风水文化

  客家人有什么风水文化?客家围龙屋又有什么风水讲究?小编在网上收集到相关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客家风水文化

 客家风水文化

  客家风水文化

  ※富丽堂皇之关西围财气重

  建于清朝嘉庆年的关西新围气势恢宏用料考究,精工细作富丽堂皇,有“散落在民间的皇宫”之誉。据建筑专家估算,现在要建造这样一座高标准庄园式的围屋,至少需要6亿元人民币以上,也就是说建造关西新围的徐名钧当时的身价就应该是亿万富翁了。

  那么,这个山区的木材商人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财气能赚到如此多的钱呢?有人说是徐名钧会经营脑子活,可龙南做木材生意的就有数百人,比他精明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唯独他赚到了大钱呢?也有人说是徐名钧建造围屋时选址选的好,关西新围的位置是块风水宝地,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在数百年前,关西传唱着这样一首民谣:

  龙身千里龙头藏,

  龙脚踏住上下黄;(关西有上黄村、下黄村)

  谁能选中做的好,

  金银财宝用斗量。

  民谣的意思是关西这个地方的山峦龙脉很好,只是龙头不知藏于何处,如果谁能找到龙头的位置建房,那就肯定能发大财。

  ※关西新围位于关西小盆地的西北部,北面有下燕陂和松江陂,两座水陂的水分别从东、西方向流出,与自东南方向流下的杨屋场河汇聚成关西河,关西新围正好在其中间,在风水格局上叫做“四水归聚”,按照“山管人丁水管财”的理论,这里无疑是旺财聚财的风水宝地,也就应该是隐藏的“龙头”之处,徐名钧显然是请到了风水高师,才能在关西广袤的土地上找到这块难得的风水宝地。

  然而,从风水格局上看,关西新围的位置虽然是旺财聚财的风水宝地,可美中不足的是南面关西河边有一座山状如白虎回头,虎头正对着围屋的正厅,真可谓是虎视眈眈。

  ※风水学中说:“不怕青龙高万丈,就怕白虎回头望。”

  而从白虎山前流过的关西河又位于盆地的腹地,在风水格局上称作“穿膛剖心水”,有大凶之兆。

  为了弥补这两处之不足,又能在“龙头”之处建围,风水师在围屋南面墙外挖了一口状如弯弓的池塘,用“弯弓水”逼住对面山上的白虎,同时在围屋正厅的对面建立一座“照壁”,挡住“穿膛剖心水”之煞气。围屋正厅座北朝南,大门方位取向申山兼坤;为迎住自东南方流往西边的杨屋场水,采用“天门开,地户闭”之法,在围屋东、西各开有一围门,取“开门引水来,日夜进宝财”之意。

  ※风水学中说:“来水财,去水官。”

  位于“四水归聚”风水格局的关西新围果然是旺财聚财的风水宝地,徐名钧自围屋开基后的三十年间财源滚滚,富不可言,木材生意做的顺风顺水,象狮子滚绣球一样越做越大,赚来的财富助他完成了建造大围的夙愿,成为当地一方有名的财王。

  ※恢宏奇诡之栗园围官气旺

  走进栗园围,随处可见象征官宦文化的匾额物项:镌刻着举人进士身份的拴马石、象征官府衙门的祥云石鼓、官家气派的三门府第建筑、八柱朝天的皇家王府格局以及大夫第和进士及第牌匾……。

  ※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间的栗园围迄今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与其他围屋不同的是栗园围代代出官贵,朝朝有仕显,官气十分旺。有人说栗园围之所以能人才辈出,不仅是李姓家族重视子孙的教育,而且建围时选址选得好风水好,可谓是一语中的。

  ※从风水学的角度来说,栗园围位于群山环抱的里仁盆地之腹地,四周山连岭接,峦拥峰抱,形成了“五马归巢”、“五虎归堂”两大风水格局,围屋的位置正处于其“中柱霸主”部位,吸纳着两大风水之精华;而自西北向东南的濂江河环绕围屋流去,“来水财,去水官”,从而孕育出官禄贵气萦绕环流。

  ※纪缙祖祠是栗园围的核心部位,坐东朝西辛山酉向。出于聚财以养官禄贵气的考虑,取风水学“水为财”之理论,在纪缙祖祠前面开挖了三口大池塘,终年积水不竭。然而,由于里仁盆地宽阔以及围内院落空旷,一泻无遗,与夕阳西下时返照于三口大池塘又产生的“日光煞”形成两大隐患。为收纳泻气和挡住“日光煞”,纪缙祖祠与大池塘之间建立了一堵高约三米的围墙,并在南面丁山午向开门以连通纪缙祖祠。

  ※栗园围整体格局系“杀上带印”,宜以“披坚执锐”与之相配。围内之布局西半部是以三口大池塘为主辅以水田草地的农耕休闲区,隐喻三国演义中刘备为麻痹曹操故装学圃,其实暗藏大志,后来引出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在东半部房屋住宅区却以八八六十四条巷道穿插交错,形成兵法上军事布阵的“八门金锁阵”,绵里藏针暗伏杀机,以“杀上带印”助育官禄贵气。

  由于栗园围所处方位属“木”,需要用水来养,因此在围内梨树下小祠厅对面建一排高低错落的房屋,这种波浪形的房屋在风水学上叫“水形屋”,用“水形屋”之“水”滋养围屋。

  从《李氏家谱》和“栗园围历代仕显名录”上记载,自明代以来至清朝末年,栗园围多有经科举考试或军功封赏取得功名者,上自省部高官进士及第,下至府县官吏举人贡生,代不乏人。

  ※风水学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实用操作技术,在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营造中几乎无所不在。风水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相关文化学科交叉渗透,融合了我国古代哲理、美学、心理、生态、地理、景观等各方面的丰富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水学又是古代先哲研究天文地理与人类休养生息的一门学问,是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中国古代趋吉避凶、迎瑞纳福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广泛流传的民俗。

  围屋是客家祖先对地理环境进行优选后为家庭家族安居乐业建造的房屋,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产,也是客家传统民居中的“瑰宝”。

  然而,即使是风水最好的围屋也只是外在的条件,要在各方面有发展有成功还要靠自身的努力,也就是要内因的发挥与外因的相互作用才能成功。如果光靠外在的条件而没有自身的努力,一昧地“守株待兔”,那就永远也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客家围龙屋风水

  ※围龙屋起源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普通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我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据历史学家考察,这种民宅建筑与中原贵族大院屋型十分相似,这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客家先民原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辗转南迁赣、粤、闽交界山区落籍繁衍。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推荐阅读:易经风水文化知识

  客家围龙屋与风水

  ※围龙屋的一大特点就是依山而建,门前都会设有一个半月型大水塘,运用了风水建筑中的依山傍水格局;水塘的另一用途主要用于防火,一旦发生火情方便取水施救;依山而建风水上利于人丁兴旺,因山管人丁水管财碌,并且有利防止外敌入侵,实地考察时你会发现围龙屋门前都不设大窗,而是在高处设有小窗口,用小窗口来放箭御敌。

  其次围龙屋通过选址和中心点立极,将每间房屋、灶房、井位等都纳入到风水的二十四山方位当中,吉凶可见;并按家族地位辈份分居,有条有序。

  围龙屋是古人在风水上重丁的一种表现,因为在建筑风水上只有依山而建的住宅,人丁才较为兴旺,一个家族中人丁兴旺会在各行各业中出人才,这种亲情的人脉关系在古人看来远胜过一座金山;再看看如今的中国商帮,客商、潮商哪个不是散居海内外,从政从商之人不占少数,故此从建筑风水可见古人思想。

  其实无论是北京的四合院,还是客家围龙屋,更多展现的是古代民居建筑的风水智慧和人文精神,其处处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风水就是人、居住环境与自然三者关系的统一,符合自然、遵循自然、顺应自然必定兴旺,反之必败!

  ※客家围龙屋符合阴阳太极图

  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园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客家人做了新屋,一般都要举行“搬新屋”礼俗,叫“出煞”。要请风水先生驱赶“三煞”之后,才会平安吉利。迁居之日,大排宴席,祭祀神灵。推荐阅读:风水文化知识学

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学点风水 > 客家风水文化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