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风水

中医与五行

  会有很多人认为这五行学就是关于风水上的事情,而中医为什么会和这五行有联系呢?我想很多人都是不太清楚的,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分析下这中医与五行吧!

中医与五行

中医与五行

  中医阴阳五行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血有濡养周身的作用,脉为血液运行的通路;心(脑)藏神,主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
肝---主藏血,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肝主疏泄,情志方面及消化方面。肝主筋,“其华在爪”,全身的筋(爪)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肝开窍于目。
脾---主运化,脾具有消化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脾气主升”或“脾主升清”。脾统血。脾主肌肉、四肢。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肺---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和主呼吸之气。肺司宣发,外和皮毛。肺主肃降,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
肾(附命门)---藏精,精是人体生命的基本物质,藏之于肾。精能化气,气能生精,充满生机活力。肾主水,肾是管理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肾主生殖、生长、发育。肾主骨、生髓、通脑,肾藏精,精能生髓,包括脊髓和骨髓。肾主纳气,肾脏具有固摄肺所吸入之气的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帮助饮食的消化。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的分泌和排泄是与肝的疏泄功能分不开的,所以说肝胆同主疏泄。
胃---接受饮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这种功能可归结为“受纳”和“腐熟”水谷两方面。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消化和吸收的功能,体现为“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转导糟粕,排泄粪便,并吸收部分水液。
膀胱---贮藏和排泄尿液。膀胱的病变归根结底多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
三焦---上焦,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分清泌浊、排泄粪便的功能。
总之,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统一体,内脏肌体之间即有结构上的联络,更有功能上的联系。自然界的五行有相生和相克,我们人体的五行也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相生——相互滋生、促进、助长。即肝好,心好;心好,脾好;脾好,肺好;肺好,肾好;肾好,肝好。
相克——相互制约、抑制、克服。即肾功能不好,心脑血管就不好。心脑血管功能下降,克回肺,又克回肝,肝不好又克回脾胃,肝功能不好的人,见油腻的东西,他就吃不下,最后又克回肾。
青色益目(清肝明目),红色补心(强心益气),黄色健脾(健脾养胃),白润肺(润肺化痰),黑色强肾(补肾填精)。
大怒伤肝,大喜伤心(乐极生悲),思虑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
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酸伤筋,苦伤心,甜伤肉,咸伤血)推荐阅读:

  五行对映的人体脏器
五脏:肝脏、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属阴)
六腑:胆囊、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属阳)
如何区分脏腑:脏为实心之器官、腑为空心之器官。(脏腑:泛指人体内脏器官)
三焦:中医之特有名称,为六腑之一,是水液运行的道路,总司全身体液气化功能。目前中医临床以三焦来区隔人体器官部位。
一、上焦: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脏、肺脏),和头、面部及上肢等。
二、中焦:横膈以下、肚脐以上的腹部,即从胃的上口(贲门)至胃的下口(幽门),包括脾、胃、肝、胆等。
三、下焦:肚脐以下的小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等。推荐阅读:中医五行怎么养生

  五脏的功能与作用
一、脾与胃
1、主运化
脾主管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经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其中的水谷精微,再向上转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而布散全身,以营养周身各组织器官。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将机体所需之水液,上输于肺,敷布全身,以滋养需濡润各组织器官,并把代谢后多余水液,在肺和肾的协同作用下,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以保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脾的运化功能不良,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以及营养不良等症;当影响到水液的吸收和输布时,又可产生痰饮、水肿等水湿潴瘤疾患常见的病症,多为脾虚、脾湿、便不成形,重则泻肚。治疗调理类似的病症主要靠健脾。
2、统血
脾有统血的功能。脾虚可引起血不循经,导致各种出血症状。脾有生血的功能,脾虚容易出现贫血。一些癌症病人化疗期间因血象过低而晕眩、脱发、厌食等。在调理中我们给这些患者健脾,有的人血象变得和正常人一样。有位46岁的女性一年化疗6次,血象与正常人一样、头发未脱,精神非常好。血虚可以引起便秘,脾虚还可以引起咳,咳时两肋疼痛不能转身。健脾应在巳时。
3、主四肢、肌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脾正常肌肉健壮丰满,四肢有力。反之,食欲不振,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唇色淡白或萎黄无华。
4、胃
胃的主要功能接受容纳水谷,将食物消化。胃有病可出现腹胀、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5、脾和胃的关系
脾为总调度,胃为加工车间,脾主升胃主降。胃气降,水谷才能下行便于消化。脾气升,才能把营养输给肺,肺把营养传给其它脏腑。脾喜燥恶湿,脾湿便溏、泻肚。胃喜润恶燥;胃燥热、胃火上行目赤、牙痛。胃火上行也可引起咳,咳时呕吐,此症应在辰时降胃气,如果胃气不降,会出现恶心呕吐、打嗝、胃痛等症状。若脾气不升,反而下陷,会出现少气懒语、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或其它内脏下垂。
二、肺与大肠
1.主气
一是肺主呼吸,进行气体交换;二是肺朝百脉,参与血液循环,将营养传输到全身;三是肺主一身之气。脏腑、经络之气的盛衰,均于肺有密切关系。一些中老年人肺中粘液过多,影响肺的采氧功能。一般在寅时清肺(用健润)效果很好,一周后肺就轻松了。
2、主肃降,通调水道
肺以清肃下降为顺。如果肺气上逆可发生气喘、咳嗽等症。人体水液的运行和排泄,不仅要有脾的传输还需肺的肃降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肺肃降不利,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停留,会出现小便不利或水肿。肺引起咳的症状是痰中有血丝。
3、主皮毛
肺生卫气,滋养、保护皮肤。人肌肉表面固密,皮肤润泽,身体抵抗力强,不受外邪侵袭。反之,毛皮疏松、面生暗疮、粉刺和各类皮肤病,易感冒。肌表不固,津液外泄,后半夜易盗汗,平时易自汗。
一般对粉刺、暗疮一类症状养肺调理,几日后就会有明显的改善,大多数可以清的干净。有人对粉刺、暗疮采取清毒的方法,那是很不利的。粉刺、暗疮是虚症,虚时用泻如雪上加霜。
承德有一位50多岁的男性牛皮癣病人,多年各大中西医院治疗未有好转,因目前对牛皮癣尚无根治的办法,多是用激素控制,中医大多数采取的是泻毒之法,泻毒的同时,也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免疫力,牛皮癣虽然一时好了,但人体免疫遭破坏,虚弱时使病菌死灰复燃,一旦停药,病即复发。这就是目前绝大部分牛皮癣病人用中医的方法也难治愈的原因。我们采取补卫气的方法,让患者养肺,再配以健脾、平肝、调肾,经几个月的调理,他的牛皮癣康复了,至今没有再复发。我们坚持的就是中医的养阴补益法,以驱邪扶正为主,其特点是医好了病灶,又提高了整体素质。
4、开窍于鼻
鼻与肺相通,是呼吸的门户,各种鼻炎根源都在肺。因此,我们通过养肺调好了许多各种鼻炎病症的人。
5、肺与声音
肺通畅,声音洪亮;肺气壅塞,声音嘶哑。养好肺阴补足心气,人可多年不感冒,喉咙不会发炎或沙哑。
6、肺与大肠
肺气虚大肠蠕动不利,可以引起便秘。大肠主要功能是传送糟粕,大肠有病就会引起便秘、腹痛、腹泻或脓血。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功能正常、大便通畅。若大肠积滞不通,也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在调理中对肺虚引起的便秘,我们常用滋养肺阴之法,很好的解决了问题。
三、肾与膀胱
1.主藏精
一是藏生殖之精华,一些不能生育的男女,病因在于肾藏精华不足;二是藏五脏六腑之精华,这些精华主管人的生长、发育和其它重要生命活动,一些人个子矮也与发育期间肾虚有关。给一些长得慢但正在发育期的孩子调肾,身高增长非常明显。
肾虚分阳虚和阴虚。阳虚生外寒,怕冷、手脚秋冬凉,严重者夏天也如此;阴虚生内热,手脚心发热、出汗、牙根松动、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尿血等。
肾为先天之根。肾虚者大部分与先天有关,肾阳虚者其外部特征是耳朵较薄、耳垂小而薄、甚至没有耳垂,这种人比一般人怕冷、手脚凉,女性成熟后月经少而不准、经血色暗甚至有血块,进入30岁后心易发慌、易疲劳,子宫、卵巢、乳房易长肌瘤或肿瘤,脸上长斑,四十岁以后提早绝经;男子40岁以后性欲减退,重者阳痿。
肾阳虚还可引起咳,其症候是咳时口流黏液,牵动后腰疼痛。
我们在调理时通过温补肾阳,使一些过早绝经的女性恢复正常经期;面有黑斑者,春节以前褪斑,并且全年不再长;各种肌瘤三个月左右逐渐消失;因手脚寒凉而睡眠不实的人不再怕冷,睡眠踏实;老年男性两个月后可提高房事能力。
肾阴虚者则怕热,无论秋冬春季天凉,总想把脚伸出被子外边,通过滋阴降热,肾阴虚内热引起的多发性口腔溃疡,一周后逐渐改善;糖尿病人也可以逐渐好转。
2、主水
肾是调节体内水代谢的重要器官,故肾有水脏之称。若肾调节水不利则尿急尿频。有一位61岁的女性患者,夜里平均一两个小时就要小便一次,经我们调理后,逐渐减少为每天起夜一次。
有些儿童、少年夜里尿床,通过健脾、补肾,一般一个月左右基本可以调好。
3、主骨,生骨髓,通于脑
肾藏精、精生髓、髓通脑、脑为髓之海。所以,肾精充足,骨头、骨髓、大脑三者充实健壮,四肢轻松有力,行动灵敏、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反之动作缓慢、骨弱无力、贫血或眩晕、健忘以及小儿智力发育迟缓。另外,牙为骨之余,肾气衰则牙齿极易松落。
(1)肾主骨。肾不主骨,易生骨刺或骨质增生或类风湿。一位48岁男性患者,坐骨神经痛、颈椎痛,连续几夜不成眠、厌世、烦躁,经给他补肾、补气、调脾胃,后能睡觉了,精神稳定,吃饭有味觉了,10天后气色明显好转,脸色红润了,他非常激动,一再感谢我们。
(2)生骨髓。骨髓是人的高级神经,所以有坚硬的骨头予以保护。肾精不足,骨髓不充盈,人浑身酸懒,精神不振。男女房事之后,肾精皆有损耗,第二天精神疲惫。在房事之后调养肝肾,可调拨体内其它营养迅速弥补肾精不足。这样,第二天人不感疲惫。
(3)通于脑。肾气虚的人,男40岁、女35岁记忆力下降过快,及时补肾气或滋肾阴,可使记忆力迅速恢复。
4、肾固齿
“肾主骨,牙是骨之余”。凡是牙齿松动者,怕冷时升阳,怕热时滋阴,一个月内牙齿牢固。
5、主纳气
呼吸虽由肺主,但需要肾的协调。肺主肃降、肾予接纳。如肾不纳气,人会出现虚喘、气短,其特点是出气多、吸气少,故有“肾为喘之源”之说。
6、肾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
耳聋、耳鸣者除外伤所致外,主要是肾虚造成。经调肾,一些耳鸣患者两个月左右症状消失;耳聋者也可改善听力。
二阴指肛门和尿道,属于肾的下窍,如肾阳虚时怕冷或手脚偏凉,肾阴虚时怕热、腰酸软,二者皆可致小便失禁,或排尿淋漓不尽,后腰疼痛、起身不灵活是命门火衰,可致黎明腹泻,也叫五更泻。
7、其华在发
毛发的生长脱落,反映肾之盛衰。肾气旺时毛发茂密,乌黑有光泽;肾气虚衰时则毛发稀疏脱落或变白无光泽。养发必须养肝补肾,肾主毛发、肝藏血、发是血之余。
8、肾与膀胱
它的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尿液。肾与膀胱相表里,如果肾正常,那么膀胱的上述两项功能相应就会正常,否则,就会出现尿急、尿频、尿多、甚至尿失禁等症。有些人患小便失禁去做膀胱手术,一定要谨慎,因为从“个体包含整体”的哲学角度讲,如果膀胱松弛那么体内的其它器官也会同步松弛,连接骨头的筋也松弛,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根据目前我们调理的情况看,小便失禁,肾下垂、子宫下垂等症都可以得到良好改善。可见只有提高人体脏器的功能,使其整体恢复到正常状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四、肝与胆
1.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人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血量,是随其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着的。人活动时,肝将血供给各个器官,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减少,多余血液即归藏于肝,所以,缺觉的人肝血不足。当肝藏血功能障碍时,可出现肝的藏血量不足而引起的头晕视物模糊肢麻、筋挛、妇女月经量少或经闭等症;或因肝不藏血而导致的出血倾向,如呕血、流鼻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月经过多等症。此症应养肝阴和肾阴不足,在亥时养肝滋肾。
2、主疏泄
肝有疏泄和升发两个作用,以主管全身的舒畅条达。如果肝疏泄不好就可引起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这种便秘在7种便秘类型中称为气秘)等,有的女性月经期间头痛,重则呕吐。此症应在未时或亥时舒肝;重者丑时肝经旺时再调效果极佳。
若肝气升发太过,便是肝阳上亢,可见头痛头晕;若久治未愈,肝阳亢盛化火,则头痛剧烈或眼红、眼痛、耳鸣、耳聋;再发展肝阳亢极化火生风,则可发生中风症状。一般情况下,此症亥时舒肝;重者丑时肝经旺时再调。肝郁不舒还可引起咳,咳时右肋疼痛,也用上述办法调养。
肝气升发不足时,人会眩晕、失眠、惊悸、精神恍惚。此症一般情况下于亥时升肝气,重者丑时再调,一周后症状可渐渐消失。
3、主筋
由于筋和肌肉的收缩和弛张,使关节运动自如。肝主筋,是说全身的筋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滋养、筋得其养,则运动有力而灵活。如果肝的阴血不足,筋失濡养,就会出现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等症。若发生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肢体强直等症,则称为“肝风”。此外,“爪为筋之余”。所以从爪甲的色泽,形态变化可反映肝血的盛衰。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肝血不足则指甲枯槁、变薄变软,故称“其华在爪”。有的老年人指甲薄软甚至脱落,养肝一个月后开始长出新指甲;一些膝盖发软、髌骨软化、骨质疏松、筋酸无力的人,养肝一个月后不良症状均消失。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恢复人体脏器的功能,使其在食物中吸收人体需要的元素是根本,而不应是盲目的补钙。试想,如果一个人连食物里的微量钙元素都吸收不了,人工合成的钙能吸收吗?长期补钙不仅伤胃,还会引起脏器进一步退化,最后可能导致内脏衰竭。
4、开窍于目
眼睛疾病的根源在于肝。肝火上行则目赤,肝虚则视力模糊、老花、夜盲、畏光、迎风流泪,初期花眼的人经调理可摘掉眼镜;一些患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均可控制病情,有的还彻底恢复了健康。
5、肝与胆
胆主要功能是贮藏胆汁,肝胆相表里、肝胆相连;肝不正常胆则不利,因此治疗胆的疾病主要是调肝,子时胆经旺的时候调理效果最佳。胆不正常也会引起咳,咳时口里有苦水,重时会咳出胆汁,可用上述方法调理治疗。
五、心与小肠
因为心主血脉,向全身供给所需之血液,以维持正常机能,同时又主神明,为精神思维活动之中枢,所以心在内脏中居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能协调整个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故而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之称(《灵枢、邪客》)。若心的功能失常,其它脏腑机能活动也会发生紊乱,甚至危及生命。
1.主血脉
是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所以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在心脏,这是心气作用的体现。而心行使这部分功能又要依靠心血的供养,两者密切相关,互相依存。人如果心气不足,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就不够,人极易乏力,也难以推动肠蠕动,就会形成气虚性便秘。一些中老年人长期便秘,给他们补心气,几天之后有力量排泄了,便秘便消解了;气血足人也有力气了。
2、主神志
人心气虚弱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严重时还会产生厌世心理。许多自杀的人无论起因是什么,最后都是因为心气虚极,就是由心气虚而出现慢感状态,是物质失衡达到了精神难以承受外界压力的程度时产生的最终结果。日本人的工作压力大,许多人都心气虚,到极限时便走向自杀,日本政府把这种情况叫做“疲劳死”,定为工伤。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听到一些人因家庭矛盾或生活压力而过于忧虑、压抑,情绪不能调整,往往会出现厌世自杀行为(女性偏多),遇到这种情况,给患者补心气,很快,气通血畅了,心情也就好了。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虚的人就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3、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人的脸和舌血脉分布的比较丰富,故心的功能正常与否能直接反映出来。若面色白或青紫无光泽、舌色紫暗无华或白是心气循环不畅或气虚;舌尖红是心火过旺;舌头僵硬难以转弯是心脑血管急病的前兆。有些人气血不足、面色无华,靠美容和营养霜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我们给这些人调养气血,面色即出现红润有光泽的健康状况。
心与汗。“汗为心之液,在内为血,在外为汗。”病人用药发汗过度或因其它原因导致大汗,可损害心阳,重则会出现大汗亡阳的危险现象。所以,平时发现心虚出汗,就应及时补气。
心包是指包裹在心脏外面的一层包膜,属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所以,外来病邪侵袭于心,心包首当其冲,以防止直接侵犯到心脏,发生生命危险。如果患温热病,人神昏乱语。在19点戌时心包经旺时应清心,效果较好。
4、心与小肠
小肠接受在胃中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液,运输于脾残渣送入大肠和膀胱。心和小肠为表里,心火过旺,可转移到小肠,有的人会小便短赤,重则尿血;有人会咳,咳时肛门排气。这种情况可在13点未时小肠经旺的时候清除小肠热。
六、三焦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总称。对于三焦的认识,历来有许多不同看法。一般认为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内脏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脏腑的部分功能。从三焦的部位和有关脏腑及其功能来说,上焦指横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两个脏器,概括了呼吸和输布养料的功能,中焦指横膈以下至脐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脏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脐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肾、膀胱等脏器,概括了分清泌浊、排泄小便的功能。
总的来说,上、中、下三焦的这些生理功能,关系着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的代谢,这些作用都是通过气化来完成的。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为总司人体的气化,并为水液运行的道路。在病理方面也都表现三焦所在有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异常。
七、女子胞
女子胞又名“胞宫”,即子宫,及其附件主要功能是月经和孕育胎儿。这些作用又与肾脏及冲脉、任脉密切相关。这是因为肾藏精,主生殖,而冲、任二脉内系胞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当肾的精气旺盛,女子发育成熟后,冲、任二脉气血充盈,则月经正常来潮,具备生殖和养育胞胎的作用。如果肾的精气虚弱,冲任亏损,就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或不孕,或孕而胎漏、滑胎、小产等病证。由于月经的来潮、胎儿的孕育均与血液有关,故胞宫与心、肝、脾的关系也较密切。推荐阅读:中医五行学说

部分内容转载于互联网:学点风水 > 中医与五行

相关推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